鱼道

19 阅读模式

鱼道是用水槽或渠道做成的水道,水流顺着水道自上游向下游流动,使鱼类在水道中逆水而上或顺水而下洄游。

为了便于鱼类上溯,必须控制水道中的水流速度。如流速过大,超过鱼所能克服的最大流速时,鱼类无力上溯;当流速过小,低于鱼的起点流速时,鱼类将停止上溯。鱼类所能克服的允许流速和鱼的种类、大小、季节和生活环境等有关,差别较大。

鱼道

型式

鱼道从结构型式分为槽式鱼和池式鱼道。其中槽式鱼道又分为简单槽式、旦尼尔式和横隔板式三种。横隔板式鱼道按照隔板过鱼孔的形状及位置,分为溢流堰式、淹没孔口式、竖缝式和组合式四种类型。

池式鱼道,由一连串连接上、下游的水池组成,如图10-10所示。水池间用短渠或低堰进行连接,水池间水位差为0.5~1.5m,这类鱼道一般都是绕岸开挖而成的。池式鱼道很接近天然河道,有利于鱼类生活或通过。但是,其适用水头很小,必须有合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否则土方工程量很大,不经济,因而现在采用较少。

槽式鱼道是一条人工建成的斜坡式或阶梯式水槽。按其消能方式又可分为简单槽式鱼道和丹尼尔式鱼道两种型式。简单槽式鱼道是一条没有消能设施的水槽,在工程上很少采用;而丹尼尔式鱼道,则是一条加糙的水槽。

隔板式鱼道(或梯级鱼道),是利用横隔板将鱼道上、下游的总水位差分成若干个小的梯级,隔板上设有“过鱼孔”,并利用水垫、沿程摩阻及水流对冲、扩散来消能,达到改善流态、降低过鱼孔流速的要求。这类鱼道的一系列横隔板间的水池中,水面逐级跌落,形成许多梯级,故又称梯级鱼道。

组合式隔板的过鱼孔,一般为溢流堰及潜孔、竖缝的组合。这种隔板能较好地发挥各种型式孔口的水力特性,并能灵活地控制所需要的池室流态和流速分布,在现代鱼道设计中较为常用。国外常用的堰和竖缝的组合方式,多为潜孔和堰的组合。国内组合式鱼道,有堰和竖缝组合的江苏省太平闸鱼道,孔口和竖缝组合的江苏省浏河鱼道,孔口和堰组合的湖南省洋塘鱼道等。

原理

鱼道设计原理是通过水力学计算和实验,设计特殊的工程结构,力求满足溯河洄游鱼类需要的流速、流量、流态及水深等水力学条件。一般来说,鱼道过鱼能力强,且能连续过鱼,运行保证率高。其缺点是水流形态相对较为单一,过鱼种类较少;经济上一次性投资较高。

鱼闸的工作原理与船闸相同,即上下游分别设置闸门,通过闸门控制水位帮助鱼类溯河运动。鱼闸适合于上下游水位差小于40m的水电站,对于大型鱼类洄游作用明显。但鱼闸造价高,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高。升鱼机是通过配置有运送水槽的升降机,将鱼类吊送到上游。

发展史

美国哥伦比亚河流域的邦纳维尔(Bonneville)、约翰代(John Day)等10多个水力发电站新建的鱼道成功地解决了鲑科鱼类通过20~34m较高水头枢纽的洄游问题。中国于1960年建成第一座鱼道,至20世纪末已建成30余座。2023年3月30日,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境内大渡河干流上的沙坪一级水电站二期工程截流成功。该工程主要由河床式厂房、鱼道等建筑物组成。

最后更新: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