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基础

17 阅读模式

筏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地基板组成,形似水中竹筏,所以称作筏形基础,简称筏基。又由于它满布于建筑物下,所以也称“满堂红基础”。筏形基础有梁顶与板顶一平(高板位)、梁底与板底一平(低板位)和板在梁的中部(中板位)三种不同的位置组合。

筏形基础

构成

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筏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地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特点

筏形基础由于底面积大,因而可减小基底压力,同时还能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从而调整不均匀沉降,所以在多层及高层建筑中被广泛采用。

分类

筏形基础一般用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可分为梁板式筏形基础和平板式筏形基础。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和基础平板组成,平板式筏形基础有两种组成形式:一是由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组成;二是不分板带,直接由基础平板组成。

适用

平板式基础一般用于荷载不很大,柱网较均匀且间距较小的情况;梁板式基础多用于荷载很大的情况。

这类基础整体性好,抗弯刚度大,可充分利用地基载力,调整上部结构的不均匀荷载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适用于土质较软弱、不均匀,上部荷载很大的情况,在高层建筑和横墙较密集的多层建筑基础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施工

1.施工流程

筏形基础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基坑支护-排水、降水-基坑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钢筋绑扎-支基础模板-浇基础混凝土

筏形基础应根据整个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及现场环境等条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制订监测计划。施工中应做好监测记录并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施工要点

(1)基坑支护结构应根据当地工程经验,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场地条件及周围环境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在场地宽阔,不影响邻近建筑、周围地下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的情况下,宜采用放坡开挖,并根据稳定性分析确定坡度。当基坑深度较大,不具备自然放坡施工条件,或地基土质松软并有地下水或丰盛的上层滞水时,应采取支护措施;当基坑开挖危及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与使用时,开挖也应采取支护措施。

(2)当地下水位影响基坑施工时,应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隔水的措施。降水、隔水方案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基坑开挖深度、支护方式及降水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管线对降水反应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应设置降水观察井,对降水的效果进行观察。当降低地下水位会影响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安全时,宜采取设置隔水帷幕、回灌井点、回灌砂井、回灌砂沟等措施进行处理。

(3)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挖除;基坑边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值;冬期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基土的冻胀。

(4)基坑开挖完成并经验收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防止暴晒或雨水浸泡造成基土破坏。

(5)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6)基础混凝土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和同一配合比。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掺合料和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蓄热养护法养护,其内外温差不宜大于25℃,宜采用斜面式薄层浇捣,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将钢筋推离设计位置。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混凝土的泌水可采用抽水机抽吸或在侧模上开设泌水孔排出。

(7)基础施工完毕后,基坑应及时回填。回填前应清除基坑中的杂物;回填应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并分层夯实。

3.常见质量事故及处理方法

(1)基坑开挖造成周边管线破坏、道路开裂。对此,在基坑开挖前要详细了解周边地下管线的情况,制定详细合理的基坑开挖和降水方案。

(2)筏板挖至设计标高时,持力层有局部未达到设计要求。对此,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合理设置筏板埋置深度。当出现局部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可通过修改设计、加深局部筏板的埋置深度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