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填埋场

15 阅读模式

建筑废弃物处理场,简称建筑垃圾填埋场,是一个专门用于收纳、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的场所。这些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城市拆迁、建筑施工以及家庭装修等活动,包括废旧混凝土、砖瓦、木材、钢筋等各类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填埋场的建立,旨在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同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垃圾填埋场在处理建筑垃圾的过程中,会进行分类、破碎、筛分等操作,将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分离出来。这些资源经过再加工,可以制成新的建筑材料,应用于道路、桥梁、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建筑垃圾填埋场

规范

现批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134-2019,自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同时废止。

选址

在建筑垃圾填埋方面,标准要求,建筑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a)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卫生设施专业规划以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b)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c)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应满足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要求,不应选在发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沙及采矿陷落区等地区;

d)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并应综合建筑垃圾处理厂的服务区域、建筑垃圾收集运输能力、产品出路、预留发展等因素;

e)具备良好的电力、给水和排水条件;

f)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

进场物料粒径应符合CJJ/T134—2019中10.1.1的规定,大粒径物料宜先进行破碎预处理,尖锐物宜进行处理后进行填埋处置。

工程渣土与泥浆应经预处理改善其高含水率、高粘度、易流变、高持水性和低渗透系数的特性,改性后的物料含水率应符合CJJ/T134—2019中10.1.3的规定,相关力学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填埋处置。

根据填埋场场址水文地质情况,当可能发生地下水对基础层稳定或对防渗系统破坏时,应设置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防渗系统应根据填埋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选择,防渗衬里结构、防渗材料锚固的设计应符合CJJ/T134—2019中10.5的规定。

收费

建筑垃圾(单位、居民改扩建装修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150元/吨。建筑工程类的建筑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按程序申报另行制定。